泷川雅美qvod你的位置:萝莉 崩坏:星穹铁道 > 泷川雅美qvod > hongkongdoll 免费视频 楊琳 | 《金瓶梅》中的遊戲考釋
hongkongdoll 免费视频 楊琳 | 《金瓶梅》中的遊戲考釋

发布日期:2024-09-08 01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
  

hongkongdoll 免费视频 楊琳 | 《金瓶梅》中的遊戲考釋

楊琳hongkongdoll 免费视频

南開大學文學院进修

图片

纲目:《金瓶梅》是我國第一部長篇世情小說,對普通庶民的贩子生计有細緻入微的形色和响应,其中也不乏一些民間遊戲活動。然時過境遷,不少遊戲活動今已不知其詳。本文選取撾子、打瓜子、拾毛、燒胡鬼子、拆牌谈字、拆白谈字、豎肩樁、隔肚穿錢等遊戲加以辨析考釋,供瞭解明代风俗及明代社會歷史的东谈主士參考。《金瓶梅》所據版块為《金瓶梅詞話》(簡稱《詞話》)。

1

撾瓜子/打瓜子

《詞話》第二十三回:“惠蓮正在後邉和玉筲在石臺基上坐着撾瓜了(子)兒哩。”了崇祯本改作子。傅憎享:“'了’字是寫刻之誤,應是'撾瓜子兒’。因字誤導致魏子雲先生的誤釋:'用刨絲條的铇子铇瓜條兒,一種厨房的职责’。這不是刨條䃰菜的造廚,而是遊戲。干系词也不是陸澹安先生《小說詞語匯釋》所釋'把若干杏核或石子抓在手中,叫东谈主猜射,即古东谈主所謂猜枚。’誤解出在'撾’上。'撾’既不是猜枚之'抓捏’,也不是䃰瓜之'䃰’。'撾’讀音chuǎ,以動作為遊戲之名。'子兒’或杏核、或石子。玩時,兩东谈主以上須告幺搶頭,順襟為序。把子兒鋪撒地上(炕、臺基),將'頭子兒’高拋,在'頭子兒’落地前速即'撾’地上之'子兒’,再接住'頭子兒’。犯規者,依序由下家'撾’。一皆子兒'撾’盡為終局。不错每局致罰,也不错约定幾局致罰。……所謂的'撾瓜子兒’,當然不是以食品之'瓜子’作為玩物。'瓜子’有二說,一是致罰時打身體的某部分;二是以'打瓜’之'籽’作為計籌物,以計算輸贏之几许再致罰。久之,'撾瓜子兒’遂成了'撾子兒’的共名。”[1]

這裏有兩個問題需要分解:1.撾的讀音和意義是什麼?2.“瓜子”該奈何贯串?

不少东谈主認為撾讀chuǎ。王利器:“撾子兒,亦作'抓子兒’,'抓拐’,'抓嘎拉哈。’抓音chuǎ。舊時閨中一種遊戲。布團等物,選取一個作念碼,向空中拋去,在碼落下前,速即抓取其餘'子兒’,以抓'子兒’多者為勝。”[2]之是以讀chuǎ,是因為該遊戲在今天的東北話中叫“chuǎ嘎拉哈”,chuǎ一般寫作抓,也有寫作欻的。流行的說法認為“嘎拉哈”是滿語gachuha(距骨、拐骨)的音譯,但拉與chu並不對應,未見有合理的解釋。chuǎ的含義是爭取、爭搶,東北話中稱爭強好勝為“欻尖兒”,稱抽空為“欻空兒”,欻就是爭搶的意义。該詞也見於其他方言。天津話稱抓子遊戲為“cuā子兒”“cuā拐”,cuā也說chuā,仅仅聲調與東北話不同。榮斌、榮新:“歘[chuǎ],指把東西快速抓走,其動作具有俄顷性。”举例:“我正在路邊走着呢,身後過來一輛摩托車,坐在後面的那個东谈主一把就把我的包歘走了,眨眼功夫就沒影兒了。”[3]這說的是濟南边言。玩嘎拉哈時要速即抓取地上的嘎拉哈,故稱為“欻嘎拉哈”。欻古代的常用義為忽然、迅疾,用在該遊戲中更能體現搶取的特點。但欻《廣韻·物韻》音許勿切,今天讀xū,用來記錄chuǎ屬於訓讀。抓用來記錄chuǎ似乎音義都沾邊,是以最為流行。干系词抓《廣韻·肴韵》音側交切,《巧韻》音側絞切,都跟chuǎ不對應,是以抓也不可能是本字。chuǎ(或chuā)有可能是

图片

的音轉。五代徐鍇《說文解字繫傳》:“

图片

,又取也。从又虘聲。臣鍇按:任昉彈劉整文曰'舉手查范臂’,當作此

图片

字。側巴反。”桂馥《說文解字義證》作“叉取也”,是,又為叉之形誤。

图片

或作摣。《釋名·釋姿容》:“摣,叉也,五指俱往叉取也。”《說文》:“鈔,叉取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叉者,手指相逪也。手指突入其閒而取之,是之謂鈔。”抓子時伸開五指速即抓取,與

图片

的叉取義切合。《集韻·佳韻》摣有莊蛙切的讀音,音轉為chuā也很当然。

既然《詞話》顶用的是撾,贯串為抓取也沒有什麼問題,那麼,今天只可讀作普通話的讀音zhuā,弗成讀chuǎ。

再來說“瓜子”。在抓子遊戲中,沒有效不適合抓玩的瓜子作戲具的,是以“瓜子”贯串為瓜的種子是分歧根由的。傅憎享介紹了學者們對“瓜子”的兩種贯串,我們認為兩種贯串都站不住。

领先,說“撾瓜子兒”源自“打瓜”之籽作為計籌物,沒有事實依據。

其次,《詞話》其他场所都稱為“撾子兒”。如第二十四回:“宋惠蓮正和玉筲、小玉在後邉院子裡撾子兒,賭打瓜子,頑成一塊。那小玉把玉筲騎在下面,笑罵谈:'賊淫婦,輸了瓜子,不教我打!’”第二十五回:“他逐日日只随着他娘們夥兒裡棋战、撾子兒、抹牌頑耍。”第七十二回:“斷七那日,學他爹爹就進屋裡燒帋去,見丫頭、配头正在炕上坐看(着)撾子兒。”其他文獻中也都稱為“撾(抓)子兒”。明劉侗《帝京景物略》卷二《春場》:“是月也,女婦閒,手五丸,且擲且拾且承,曰抓子兒。丸用象、木、銀、礫為之,競以輕捷。”清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七十七回:“如悶的慌了,合娘坐着說話兒消閑,或與小嬸兒看牌,下别棋,撾子兒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六十四回:“寶玉遂一手拉了晴雯,一手攜了芳官進來看時,只見西邊炕上麝月、秋紋、碧痕、春燕等正在那裏抓子兒贏瓜子兒呢。”“撾瓜子兒”的說法與常规分歧。

再次,上引《詞話》及《紅樓夢》的例句中說到“撾子兒”時都提到“瓜子”,這是不是意味着“撾子兒”也不错說成“撾瓜子兒”?不不错。這裏的“瓜子”指的是擊打身體的行為,是對遊戲輸者的懲罰。李申云:

“打瓜子”,魏子雲注:“'打瓜’即'大子瓜’之俗稱。今东谈主仍愛食之瓜子,即此種'大子瓜’所出。华夏东谈主俗稱之為'打瓜’。”……按:魏注誤。打瓜子實即“打刮子”(《金瓶梅》中稱耳光為“耳刮子”、“刮子”),用手擊打對方,這是處罰輸者的一種口头。……今徐州謂雙手合掌(中留赋闲)擊东谈主頭頂(這樣交代不甚难堪而響聲清翠)為“打響瓜”(打響刮兒),又稱以手作刀砍东谈主胳背為“打瓜子”(打刮子),並可參證。[4]

白維國:“打瓜子,用手指或掌側驟然擊打大臂上的肌肉,使驟然越过成塊狀。多用作賭勝負後的懲罰手艺。瓜子,成塊狀的肌肉。”[5]說“打瓜子”是對輸者的懲罰行為是對的,但贯串為打耳光或側掌擊臂,未得“瓜子”語源。

元明戲劇中饰演打东谈主時用一種叫磕瓜的谈具,該谈具在木棒頭上纏裹氈條之類的柔軟物,最後再套上皮套,是個柔軟的皮錘,這樣打东谈主時響聲大,但不太疼。元楊朝英《朝野新聲太平樂府》卷三元李伯瑜《小桃紅·磕瓜》中提到磕瓜的製作念:“木胎氈觀(襯)要轻柔,用最軟的皮児褁。手內無它煞難過,得來呵普寰宇好淨也應難

图片

。”明佚名《許真东谈主拔宅飛升》第一折:“若有东谈主來告狀,賞他一頓磕瓜。”廖奔解釋說:“磕者敲也。稱作磕瓜,大致它的皮面是由幾塊皮子縫合而成,類似瓜狀,這裏引一個旁證例子。元高安谈《皮匠說謊》散套:'若要作念四縫磕瓜頭,除是南街小王皮。快作念能裁,着脚中穿,在城第一。’即稱四縫皮靴為'磕瓜頭’。”[6]此說可從。由於磕瓜打情面節在戲劇中經常出現,磕瓜在豪迈中也很有影響。明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回中說林沖“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”,也用磕瓜描述鞋頭。磕瓜還作為娛樂器具進入了富貴东谈主家,西門慶家就有磕瓜。《詞話》第六十回:“西門慶笑令玳安兒:'拏磕瓜來,打這賊花子。’那謝希大偷偷向他頭上打了一個響瓜兒。”第七十七回:“西門慶笑谈:'小油嘴兒,你倒和李桂姐兩個把應花子打的好響瓜兒。’”這都說的是酒席中懲罰某东谈主用磕瓜打。用磕瓜打一下就稱為“一個響瓜”。扩充開去,即便用手打着玩,不论是空入辖下手掌打、屈指叩擊還是手指彈擊,也都稱為“響瓜”或“瓜子”,徐州方言中就是如斯。這種“瓜子”顯然是無法抓取的。傅憎享說:“頭是瓜形,故名'腦袋瓜兒’。擊頭出聲則曰:打響瓜兒。”[7]此說非是。

既然“撾瓜子兒”僅此一見,又文意欠亨,那它可能就是“撾子兒”的訛誤。訛誤的緣由不難解釋。瓜、爪古代混同不别。元佚名《村樂堂》第二折:“不似那昨來箇爪驢、爪賊、爪馬,叫吖吖的眼睛荒。”又:“斤同搽旦罵個云:'爪馿!爪弟子孩児!爪牲口!’”《漢語大詞典》:“爪,猶言傻。”李崇興等:“爪,蠢。詈詞。”[8]這裏的爪就是“傻瓜”之瓜,釋者未明。爪即抓的初文。《說文·爪部》:“爪,

图片

也。”王筠釋例:“爪俗作抓,把搔其義也。”明謝肇淛《五雜組》卷九《物部一》:“萬曆壬子十月,有熊見於福州之平山,二樵子遇之,不識,以爲豬也,逐之,熊东谈主立而爪樵者。”清遊戲主东谈主《笑林廣記》卷六《閨風部·鷹啄》:“一母生一子一女,而女尤鍾愛。及遣嫁後,想念不已。謂子曰:'东谈主家再不要養女兒,養得這般長成,就如被餓鷹輕輕一爪便爪去了。’”爪《明清善本小說叢刊》本作

图片

,與瓜無别。蓋有《詞話》手本在“撾子兒”之撾旁注爪字,意為音義同爪,後之轉抄者以為補文,便抄入正文,於是就成了“撾瓜子兒”。

白維國:“撾子兒,一種遊戲。用一側染色的豬、羊膝關節上的小骨或杏核等作為子兒,另用小口袋拋起,乘隙翻轉拋在地上的子兒,並接住落下的小口袋。如斯反復,把子兒都翻成同樣的形狀後再一把抓起。以翻轉或抓起的子兒數目多寡賭勝負。簡單些的,也不错无谓小口袋,只把子兒拋起再用手背接住,看誰接住的多。”[9]這裏介紹的仅仅抓子的一種玩法。事實上抓子是一種世界性的陈腐遊戲,戲具及玩法多種多樣。明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一趟:“〔羣猴〕跳樹攀枝,採花覓果,拋彈子,邷麽兒,跑沙窩,砌寶塔。”《漢語大詞典》:“邷麽兒,方言。以磨光的碎瓦片或小石子為玩物的兒童遊戲。有些场所稱為'抓子兒’。”周作主谈主:“我知谈這astragalos是羊脚骨,知谈古代婦女子常用這種脚骨像吾鄉小兒'稱子’似地拋擲着玩耍,也在希臘古畫上見過這個遊戲的圖,关联词沒有法子可譯。”[10]值得防护的是,英語中距骨叫astragaloscaphoidbone,其中galosca的讀音倒是與“嘎拉哈”肖似,以致tra的讀音與chua也有些雷同,不知tragalosca與“chua嘎拉哈”仅仅碰巧還是真有淵源。

殷墟發掘中曾出土過兩塊牛距骨,劉釗推測說:“這兩塊牛距骨在商代的用途是否也如藏族的羊距骨或遼、金、元時期的'嘎拉哈’一樣,曾作過占卜器具或是遊戲用具呢?從這兩塊牛距骨曾經過东谈主工修整、具有形狀不同的六個面,鑲嵌有緑松石並用來記録热切事件,還不错作爲王賞賜臣屬的珍貴禮物來看,是不妨也不错作念這樣的推測的。”[11]牛距骨是否作為其他遊戲用具不知所以,但用於抓子遊戲的可能性不大,因為抓子遊戲一般是儿童玩,主要是小女孩玩,牛距骨不免太大,况兼商王給大臣賞賜這種玩物也枯竭合感性,但推測商代存在抓子遊戲還是有可能的。

2

拾毛

《詞話》第十五回:“白禿子、羅回子在傍虗撮脚兒等漏,徃來拾毛。”王利器:“氣毬又叫毛球、毛丸,'拾毛’即拾球,拾界外球。”[12]白維國、卜鍵:“拾毛,揀漏毬。蹴踘所用之毬,古代以皮革內實羽毛製成,稱毛丸,故拾毬稱拾毛。”[13]劉敬林:“各家釋義是,但未揭示'拾毛’為'球場上等候揀漏,拾界外球’得義之逶迤,东谈主難明其理據。今補如下:'毛’乃'冒’之諧音字,'冒’即冒漏,也就是球未能踢向對方而斜逸旁出。”[14]劉說非是。

鞠有三種。明張自烈《正字通》卷五《毛部》:“毬,今蹴鞠曰戲毬。古用毛糾結爲之,今用皮,以胞為裏,成人伦理片噓氣閉而蹴之。或以韋爲之,實以柔物,謂之毬子。”填充在皮囊中的毛指毛髮,而非羽毛。“用毛糾結”指用動物的毛撚成的毛繩綰結成毬。無論是皮囊內填充毛髮的毬還是毛繩綰結的毬,都有毛,故稱毛毬、毛丸。又稱丸毛。宋李昉《太平御覽》卷七百五十四《工藝部十一》:“《風俗通》曰:'丸毛謂之鞠。’”“拾毛”之毛為“毛毬”“毛丸”等稱謂的不详。

3

燒胡鬼子

《詞話》第四十二回:“且説來昭兒子小鉄(棍)兒正在外邉看放了人烟,見西門慶進去了,于是來樓上,見他爹老子棹一盤子襍合的肉菜、一甌子酒和些元宵,拿到屋裡,就問他娘一丈青,手裡拏着燒胡鬼子,被他娘打了兩下。”王夕河:“'手裏拿着燒胡鬼子’一句崇本徑刪,不当。'燒胡鬼子’陶慕寧本、梅節本釋作'一種煙花’,似不当。'燒胡鬼子’疑是'燒火棍子’的諧音字,手拿燒胡鬼子者應是一丈青。”[15]釋為“一種煙花”及“燒火棍子”均未妥帖。上文寫煙火時提到“五鬼閙判,焦頭爛額見猙獰”,“燒胡鬼子”指焦頭爛額的五鬼,是名為五鬼閙判的煙火燃放後的殘骸,小孩撿起玩耍,因把鬼帶到家裏不祯祥,故被他娘打了兩下。

4

抹牌谈字/拆牌谈字/拆白谈字

《詞話》第二回:“從小兒亦然個好浮荡子弟,使得些好拳棒,又會賭博,雙陸象棋,抹牌谈字,無欠亨曉。”“抹牌谈字”有三種贯串。

A.“抹牌”與“谈字”是兩種不同的遊戲。王利器:“抹牌,即摸牙牌。《正字通》:'牙牌今戲具。俗傳宋宣和二年設,高宗時頒行寰宇。’牙牌為象牙或獸骨所製,牌作長方形,面刻圓點,自一至十二,各牌分散象寰宇及星辰布列之形,各自成偶,彼此合营,共三十二張,穹極變化。本供遊戲用,後成為博具。亦有效以占卜決疑。”“谈字,亦作'拆白谈字’,為將字拆開的一種笔墨遊戲。”“拆牌谈字,是把要講的話用测字法說出來。……亦作'拆白谈字’。”[16]認為“拆白谈字”與“拆牌谈字”是褪色種遊戲。

B.“抹牌谈字”即“拆白谈字”。白維國、卜鍵:“抹牌谈字,應作'拆牌谈字’。一種笔墨遊戲。”[17]白維國:“拆白谈字,一種笔墨遊戲,把一個字按結構或按音韻拆開說或寫,讓东谈主猜。又作'拆牌谈字’。”[18]梅節:“抹牌谈字,第三回作'拆牌谈字’,第五十六、六十九回作'拆白谈字’。元明戲劇小說,亦偶有作'拆牌谈字’、'折白谈字’者。顧學頡、王學奇《元曲釋詞》云:'抹’亦為'拆’之誤。有學者將'抹牌’、'拆牌’與'谈字’分開,謂'抹牌’為'摸牌’、'打牌’,'拆牌’為拆骨牌之類,恐非。”[19]《漢語大詞典》:“拆牌谈字,同'拆白谈字’。”顧學頡、王學奇:“'折白’、'折牌’應作'拆白’,'折’字是形誤,'牌’字是音誤。”[20]

C.“抹牌谈字”即“拆牌谈字”,與“拆白谈字”是兩回事。傅憎享:

拆白谈字與拆牌谈字:注家常將二者混為一談。拆白谈字是隱語的離合體,即测字格。……“拆牌谈字”却拆开與之混同。所不同者,拆的不是“字”而是“牌”;“拆牌”之後再谈出與“牌”相關之笔墨。是與“牌戲”相關的。《金瓶梅詞話》寫潘金蓮“拆牌谈字、雙陸象棋,無欠亨曉”,寫西門慶“又會賭博,雙陸象棋、抹牌谈字,無欠亨曉”(2)。寫陳經濟“雙陸象棋、拆牌谈字,無所不曉”(18)。《金瓶梅詞話》拆牌與棋戲對舉;《西遊記》更把拆牌與酒令並稱。《西遊記》第十二回:“行令豁拳頻遞盞,拆牌谈字漫傳神(琳按:應作鍾)。”拆牌與酒令關合,可知是“拆牌令”。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十一趟有“拆牌令”之具體描寫,所拆的是牌,所谈的是由牌所生出的酒令所規定的笔墨。可作為“拆牌谈字”之實證,以見與“拆白谈字”之不同。[21]

抹牌在古代確實是一種單獨的遊戲。《詞話》中數次單獨提到“抹牌”。第十六回:“李瓶兒同西門慶猜枚吃了一趟,又拿一副三十二扇象牙牌兒,卓上鋪茜紅苫條,兩個燈下抹牌飮酒。”第二十三回:“逐日和金蓮、瓶兒兩個棋战抹牌,行成夥兒。”抹牌也可用來賭博。《元典章》卷五十七《刑部·禁賭愽》:“抹牌賭愽斷例:元貞元年正月,中書刑部承奉中書省判送,本部呈:'恩州申:至元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,捉獲閆僧住、鄭豬狗抹牌,及追搜到印牌、木符,取訖各各招伏是實。’”但“抹牌谈字”連用的現象古籍中未見第二例,而“拆牌谈字”的說法屢見不鮮。《詞話》中就有3例:第三回說潘金蓮:“諸子百家,雙陸象棋,拆牌谈字,皆通。”第十八回說陳經濟:“詩詞歌賦,雙陸象棋,折(拆)牌谈字,無所欠亨,無所不曉。”第八十回說潘金蓮:“詩詞歌賦,諸子百家,折(拆)牌谈字,雙陸象棋,無欠亨曉。”都是“拆牌谈字”與“雙陸象棋”並提,這跟“抹牌谈字”出現的語境是磋商的,是以有些學者主張“抹”為“拆”之形誤應可採信。

“拆牌谈字”與“拆白谈字”應該是兩種不同的遊戲。

其一,《詞話》第二回中說西門慶“雙陸象棋,抹牌谈字,無欠亨曉”,而第五十六回中說:“西門慶谈:'第五句是甚麽說話?’伯爵谈:'哥不知谈,這恰是拆白谈字,尤东谈主所難。舍字在邊,旁立着官字,不是個舘字?若有舘時,千萬要舉薦。’”可知西門慶雖然通曉“拆牌谈字”,但對“拆白谈字”不甚在行,可見“拆牌谈字”與“拆白谈字”是兩回事。

其二,其他文獻中也有“拆牌”的記述。《紅樓夢》第四十回:

鴛鴦谈:“如今我說骨牌副兒,從老妃耦起,順領說下去,至劉姥姥止。比如我說一副兒,將這三張牌拆開,先說頭一張,次說第二張,再說第三張,說收场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。無論詩詞歌賦、成語俗語,比上一句,都要叶韻,錯了的罰一杯。”眾东谈主笑谈:“這個令好,就說出來。”鴛鴦谈:“有了一副了。左邊是張天。”賈母谈:“頭上有苍天。”

清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七十四回:

言錦心谈:“錦楓姊姊打錯也罷了,並且打的也過慢。剛纔有一牌,左拆右拆,弄了半天,再也打不出。彼時適值我是夢家,因他躊躇,過去望望,雖知他手裏除了寰宇东谈主三個孤張,還有六張閒牌,打去一張,却是八尖嘴。”紫芝谈:“如果這樣,他打的雖臭,倒有一件可取,却還細膩,但只工夫還未到家,能彀練的打到眠張兒,那就好了。”錦春谈:“何為眠張兒?”紫芝谈:“眠者睡也,即如他家應該發牌,左拆右拆,左打右打,再也打不出,及至鬧到後來,把那三個看牌的都等的磕睡起來,這纔打出去,其名就叫眠張。”

看來拆是玩牌的一種手艺,大約指將一組牌拆開後再行組配。牌該不該拆,拆後奈何組配,這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奪,其中需要玩牌者的經驗和智谋。《詞話》第十八回寫孟玉樓等东谈主玩牌:“當下玉樓、大姐三东谈主同抹,經濟在傍邊觀看。抹了一趟,大姐輸了下來,經濟上來又抹。玉樓出了個'寰宇分’,經濟出了'恨點不到頭’,吳月娘出了個'四紅千里八不就’,雙三不搭兩么(幺)兒,和兒不出,左來右去配不着色頭。”這裏也提到“配”牌的事情。《紅樓夢》中鴛鴦說“有了一副了”就是指配成了一組,行令說“左邊是張天”,天為牌名,這就是所謂“谈字”了。

“拆白谈字”則是测字猜字的遊戲。元王實甫《北西廂》第十九齣:“〔鄭〕這小妮子省得甚麽拆白谈字,你說與我聽。〔貼〕君瑞是個肖字邊着個立东谈主,你是個寸木馬户尸巾。〔鄭〕寸木馬户尸巾,你谈我是個村馿

图片

(屌)?”明查繼佐《罪惟録》卷三十二《洪武逸紀》:“又相傳太祖出戰,偶宿一家,題壁曰:'二之十,古之一,左七右七,橫山倒出,得了一,是為二之十。’係拆白'王吉婦得子為王’七字。”白有說白、話語的意义。明李詡《戒菴老东谈主漫筆》卷五:“北曲中有全賓、全白,兩东谈主對説曰賓,一东谈主自説曰白。”清文康《兒女强者傳》第二十一趟:“到了親家妃耦了,磕着頭,便有些話白兒,只聽不出他嘴裏咕囔的是什麽。”“拆白”指將字拆解為一句話,是就字謎的製作念而言的,如上例中的“你是個寸木馬户尸巾”。“谈字”指根據“拆白”說出字來,是就猜解謎面而言的,如上例中的“村馿

图片

”。明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十六:“其中一個老者開言谈:'你二东谈主口說無憑,且說兜肚中什麽東西,合得着即是他的。’強得利谈:'誰耐煩與你猜謎谈白,我只認得我方的兜肚,還我便休,若不還時,與你并個存一火。’”“猜謎谈白”是“拆白谈字”的不同說法,“谈白”義為說出謎面(白)所指的字,跟“猜謎”意义差未几。

由此可見,說“牌”為“白”之音誤是弗成设立的。

當然,因牌、白音近,前东谈主將“拆牌谈字”與“拆白谈字”偶爾相混的情況亦然有的。元佚名《瘸李嶽詩酒玩江亭》第一折(《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》):“平时之間,好打雙陸,下象碁,折牌谈字,頂真續麻,無所欠亨,無般不曉。”“頂針續麻”是詞語首尾相连的語言遊戲,跟它並提的每每是作為笔墨遊戲的“拆白谈字”。如元關漢卿《杜蕊娘智賞金綫池》第三折:“拆白谈字,頂真續麻,搊箏撥阮,你都不省的。”元吳昌齡《花間四友東坡夢》第一折:“莫說頂真續麻,折白谈字,恢諧嘲謔,即是三教九流的說話,無所欠亨,無所不曉。”元佚名《逞風流王煥百花亭》第二折:“折莫是捶丸氣毬,圍棊雙陸,頂鍼續麻,折白谈字,買快探鬮。”是以《玩江亭》中的“折牌谈字”當為“拆白谈字”之誤。我們弗成因這種偶誤而將“拆牌谈字”與“拆白谈字”混為一談。

傅憎享認為《詞話》第二十一趟形色的下列酒令就是“拆牌谈字”的實證:

止是吳月娘同衆姊妹陪西門慶擲骰猜枚。行令輪到月娘根前,月娘谈:“旣要我行令,照依牌譜上飮酒。一個牌兒名,兩個骨牌,合《西廂》一句。”月娘先說個:“擲個六娘子,醉楊妃,落了八珠環,遊絲兒收拢荼䕷架。”不犯。該西門慶擲:“我虞好意思东谈主,見楚漢爭鋒,傷了正馬軍,只聼見耳邉金饱读連天震。”果然是個正馬軍,吃了一杯。該李嬌兒,說:“水仙子,因二士入桃源,驚散了花開蝶滿枝,只作念了落紅滿地胭脂冷。”不遇。次該金蓮擲,說谈:“鮑老兒,臨老入花叢,壞了三綱五常,問他個非奸作念賊拿。”果然是個三綱五常,吃了一杯酒。輪該李瓶兒擲,說:“王法好,搭梯望月,比及春分晝夜停,那時節隔墻兒險化作念望夫山。”不遇。該孫雪蛾,說:“麻郎兒,見羣鴉打鳳,絆住了折脚雁,好教我兩下裡作念东谈主難。”不遇。落後該玉樓完令,說谈:“念奴嬌,醉扶定四紅千里,拖着錦裙襴,得几许春風夜月銷金帳。”正擲了四紅千里。月娘滿令:“小玉斟酒,與你三娘吃。”

這種酒令先是抽取兩張牌,弗成看正面,然後一邊擲骰子,一邊說出兩張牌的牌名,最後翻開牌看,如果骰子點數與所說的一個牌名相符,就算贏了,如不相符(“不犯”“不遇”)就沒贏。不同的牌名代表不同的點數。明徐會瀛《文林聚寶萬卷星羅》卷十七有牌名过甚點數摆设圖(見下),《詞話》中所說的“醉楊妃、八珠環、楚漢爭鋒、正馬軍”等全在其中。

图片

图片

牌名及點數摆设圖

儘管《詞話》中沒說上列酒令就是“拆牌谈字”,但聯系《西遊記》中“行令豁拳頻遞盞,拆牌谈字漫傳鍾”的詩句來考慮,這種见地還是有真谛的,其中行令者所說的“醉楊妃”“八珠環”等牌名也能與“谈字”的含義相對應。

“拆牌谈字”的玩法應該不啻一種,具體還有哪些玩法,期待達东谈主教示。

精选嫩鲍

5

竪肩樁/隔肚穿錢/隔肚帶

《詞話》第六十五回:“賣觧猶如鷹鷂,走馬好似猿猴。執着一桿明鎗,顕硃紅桿令字藍旗。竪肩樁,打斤斗,隔肚穿錢,金鷄獨立,仙东谈主打過橋,鐙裡驻足。”第九十回:“看教塲李貴走馬賣解,竪肩椿,隔肚帶,輪鎗舞棒,作念各様技藝頑耍。”

王利器:“豎肩樁,馬技之一種,即在馬上倒立。”[22]白維國:“豎肩樁,用肩頭倒立。”[23]徐複嶺:“豎肩樁,一種馬術,用肩頭倒立於驰驱的馬上。”[24]黃霖:“豎肩樁,雜技。以肩頂高杆,作杆上動作。”[25]《詞話》兩例中的“竪肩樁”都是指“走馬”的饰演。东谈主倒立於馬背的饰演很常見,用肩頂立高杆站在驰驱的馬背上的饰演則未見記述。清周祥鈺、鄒金生等輯《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》卷二十八《拙魯速》:“三上馬兩臂勞,金鷄獨立着,有十閒子弟淸標,三耍旗搖,單獻靴蹺,箭對飛刀,我則見肩樁偏高,攀胸絕妙,四季跌落,單獻鷹放的疾大打圍纔散了。”這裏的“肩樁”亦然指在馬背上倒立。但前东谈主對“肩樁”的贯串不免想當然。肩樁原指築堤壩時打入壩底、頂端與壩頂齊平或跨越壩頂的木樁。清孫雲錦、吳昆田纂修《淮安府志》卷七《清河縣河防》(光緒十年刊本):“康熙間,黃河直抵惠濟祠前始折而東,贴近清口,易於倒灌,屢開北岸陶莊引河,未能顺利。三十八年,聖祖臨視,指授方略,令侍衛肩樁訂立,即於其處築挑水壩,土着于今稱為禦壩。”劉志章主編《工程測量學》:“當挖、填方不很大,况兼大地較平坦時,管谈邊坡的位置一般可採用簡便的顺次,顺利套繪在斷面圖上。並量取中心樁至開口樁,內、外肩樁和邊坡腳樁的距離。”[26]馬術中借用“肩樁”仅仅默示像肩樁一樣站立着,並非專指用肩倒立。馬術中的倒立常常是頭頂着馬背倒立或雙臂豎直倒立。《魏書·傅永傳》:“有氣幹,拳勇過东谈主,高手執鞍橋,倒立馳騁。”唐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六:“承嗣曾與將軍元帥奬馳騁,一手捉鞍橋,雙足直上捺蜻蜓,走馬二十裏。”《漢語大詞典》:“捺蜻蜓,豎蜻蜓。身體倒立。”這都說的是手扶馬鞍倒立。是以,“竪肩樁”的確切含義為:在驰驱的馬背上倒立。

黃霖:“隔肚穿線,魔術。……歷來常見的有噴火、自縛自解、吞刀、植瓜種樹、自支解、易牛馬頭等等。'隔肚穿線’,當亦其中之一。”[27](線疑為錢之誤。)此解未得。隔肚穿錢是馬術饰演,不是魔術。明郭勛《雍煕樂府》卷六《粉蝶兒·走驃騎》:“【閗鵪鶉】最險的是隔肚穿錢,滾鬃過膛,身軀倒仰,彊板逹直挺身軀,金錢豹

图片

追莫慌,我則見那傍边入鞍,捨身落地久占塲。”又卷十三《闘鵪鶉·走驃騎》“【小桃紅】掲鞍換

图片

使心苗,隔肚穿錢妙,倒掛枯松捨身落,前跌塵在分毫,金鈎拂

图片

誰知谈。”或稱為“隔肚穿針”。明田汝成《熙朝樂事》(明刻《廣百川學海》本):“有飆騎數十,飛轡往來,逞弄解數,如雙燕綽水、二鬼爭環、隔肚穿針、枯松倒掛、魁星踢斗、夜義探海、八蠻進寶、四女呈妖、六臂哪吒、二仙傳谈、圯橋進履、玉女穿針、擔水救火、踏梯望月之屬,窮態極變,難以殫名,騰躍高下,不離鞍鐙之閒,猶猿猱之寄木也。”“隔肚穿錢”指先藏在馬的一側,然後從馬肚下面橫鑽過來到另一側。與此相對的“滾鬃過膛”則指從馬的一側滾過馬背到另一側。

黃霖:“隔肚帶,馬戲節目名。以手挾住驰驱中馬之肚帶呈水平狀。”[28]古今未見“隔肚帶”的馬術。帶當為串之形誤,手書串作

图片

(明文徵明),帶作

图片

(明陳淳),二者形近。串、穿音義磋商,“隔肚串”即“隔肚穿”,是隔肚穿錢的普通形色,“隔肚穿錢(針)”則是借用魔術之名加以誇飾。風格《100個科學小魔術》:“從前心打進去,從後心抓出來,這叫'隔肚穿丹’。”[29]望奎縣场所志編纂委員會《望奎縣志》:“1920年,縣東市場常有藝东谈主擺地攤饰演'二仙傳谈’、'隔肚傳丹’、'吞針’、'吞火’、'羅圈取物’等節目。”[30]

高下拉動翻看文中注釋

[1] 傅憎享《金瓶梅隱語揭秘》,百花文藝出书社,1993年,第30—32頁。

[2] 王利器主編《金瓶梅詞典》,吉林文史出书社,1988年,第256頁。

[3] 榮斌、榮新《濟南边言》,濟南出书社,2012年,第57頁。

[4] 李申《打瓜子》,李瑞林主編《徐州訪古》,中國新聞出书社,1990年,第188頁。

[5] 白維國《金瓶梅詞典》修訂本,線裝書局,2005年,第72頁。

[6] 廖奔《宋元戲曲文物與风俗》,中國戲劇出书社,2016年,第283頁。

[7] 傅憎享《金瓶梅隱語揭秘》,第68頁。

[8] 李崇興等《元語言詞典》,上海援助出书社,1998年,第418頁。

[9] 白維國《金瓶梅詞典》修訂本,第514頁。

[10] 周作主谈主《象牙與羊腳骨》,《語絲》第146期,1927年。

[11] 劉釗《書馨集——出土文獻與古笔墨論稿》,上海古籍出书社,2013年,第78頁。

[12] 王利器主編《金瓶梅詞典》,第256頁。

[13] 白維國、卜鍵《金瓶梅詞話校注》,岳麓書社,1995年,第441頁。

[14] 劉敬林《金瓶梅方俗難詞辨釋》,綫裝書局,2008年,第71頁。

[15] 王夕河《金瓶梅原版笔墨揭秘》,灕江出书社,2012年,第237頁。

[16] 王利器主編《金瓶梅詞典》,第205、385、207頁。

[17] 白維國、卜鍵《金瓶梅詞話校注》,第92頁。

[18] 白維國《金瓶梅詞典》修訂本,第42頁。

[19] 梅節《金瓶梅詞話校讀記》,北京圖書館出书社,2004年,第21頁。

[20] 顧學頡、王學奇《元曲釋詞》第1册,中國社會科學出书社,1983年,第219頁。

[21] 傅憎享《金瓶梅隱語揭秘》,第18—19頁。

[22] 王利器主編《金瓶梅詞典》,第258頁。

[23] 白維國《金瓶梅詞典》修訂本,第364頁。

[24] 徐複嶺《金瓶梅詞話、醒世姻緣傳、聊齋俚曲集語言詞典》,上海辭書出书社,2018年,第666頁。

[25] 黃霖主編《金瓶梅大辭典》,巴蜀書社1991年,第756頁。

[26] 水利電力出书社,1992年,第31頁。

[27] 黃霖主編《金瓶梅大辭典》,第756頁。

[28] 黃霖主編《金瓶梅大辭典》,第759頁。

[29] 中國少年兒童出书社,1997年,第117頁。

[30] 望奎縣东谈主民政府,1989年,第581頁。

*原刊《中國俗文化询查》第23輯,四川大學出书社2023年出书hongkongdoll 免费视频,經作家授權刊發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统共本体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体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萝莉 崩坏:星穹铁道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